近期,华为全液冷超级充电站的投入应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目前功率最高的充电设备,该充电站输出的高达600 KW功率以及能够支持600 A的电流,足以满足各类燃油车辆的充电需求。实现“一秒钟行驶一公里”的惊人效率。
而这一颠覆性的成果,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投资领域的高度共鸣,直接带动了相关联企业股票的稳健攀升。
当前,内外部环境均在发生变化。传统能源即将枯竭,而全球变暖问题愈发严峻,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以电动交通工具为主导的绿色出行方式逐渐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充电不便却是当前电动车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特别是广大消费者面对的“里程焦虑”和“充电时间过长”的困扰,极大地抑制了他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自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包括制定新的充电接口标准,进一步扩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大功率直流快速充电技术的研发力度等措施。
这些举措旨在打破现有充电设施匮乏的困境,加快推动电气化出行方式的发展步伐,为新能源汽车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不久前公布的最新推荐性国家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充电功率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峰值可达800千瓦,最大电流可达到800安培。此外,此次更新还涉及主动冷却、温度监测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改进。随着这种新的替代型技术标准的落地,支持大功率充电的液冷超级充电站预计将会很快走向普及。
在技术路径方面,高压快速充电和大电流快速充电分为两大类。前者相较于后者而言,虽然能量转化效率更高,输出功率更大,但是高温发热问题严重,给热管理系统带来很大困难,制约其充电速度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目前电力行业大多选择采用高压快速充电作为快充电桩的主推技术。而与之对应的是,拥有800V电压平台的汽车逐渐步入大众视野,此种技术路径有望成为未来几年的主导。
总的来说,我国正在努力通过加大投资、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力图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而在这个过程中,诸如华为这样具备领先技术实力的企业,无疑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希望华为能够继续保持高标准的研发实力和创新精神,为电动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合目前汽车品牌的信息来看,2023至2025年间,未来几年内,液态冷却快速充电站(以下简称“超充桩”)市场将被极度看好,预计其销量将会飞速提升。而这无疑将给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继电器产品的厂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众所周知,超充桩乃当前最新型的电力设备之一,具有高效能、快速充电等众多优点。然而与以前的充电设备相比,这种新型产品在核心部分使用了液态冷却技术。
所以,它不仅需要更强大的电源控制模块,而且液态制冷枪也成为了它不可或缺的部分。当我们详细研究过这些遇到的问题后,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超充桩的普及会引发如此广泛关注。
实际上,仅仅是充电模块和充电枪的生产就已占据了充电桩成本的大部分份额,合计达到62%。紧随其后的是外壳、主控板、接触器、继电器以及智能电表,它们占总成本比重分别是14%、7%、2%、2%及1%。因此,想要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关键组件的涌现。
正如我们所见,随着超充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相关产业链中的继电器制造商们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空间。正是看到这样的趋势,相应的财团和投资机构已开始增加对该领域的资本投入,推动整个产业的繁荣兴旺。
总的来说,2023到2025年的未来几年中,电力设备市场的魔力已经展现出来。无论是超充桩这种新型产品的推广与应用,还是继电器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崛起,都给电力设备行业描绘了绚烂多彩的前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力设备市场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像这次的华为全液冷超充站,已经有国内的继电器企业入局。基于高品质陶瓷材料的新品,宏发获得了中高端平台项目的指定,华为充电桩实现批量供货。
目前,宏发已经开始对高压直流产品进行大规模投入,且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在高压直流产品在储能业务中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3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
液冷充电桩的上线,确实给新能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更是对行业小型革命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不仅看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看到了充电桩市场的火热程度。液冷充电桩的发展也为继电器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继电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尤其是在液冷充电桩等电力设施中的应用,对于继电器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液冷充电桩的上线,将促进继电器企业不断改进产品,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总的来说,液冷充电桩的上线不仅改变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也为继电器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继电器企业应该积极适应,提升自身的技术和产品水平,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